書名
《野地集―當自然、人文與現代詩相遇》
|
出版單位
台灣生態學會
|
編者/作者
蔡秀菊
|
定價
360元
|
出版日期
2007年1月
|
裝訂別
膠裝
|
本書簡介
願人人心中擁有一個曠野 蔡秀菊 2006/11/1
2006年我擁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夏天。
跟隨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鐘丁茂教授,與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合辦「2006為尋找台灣生命力而走環境苦行」的隊伍,循台1線、台9線、台26線、台17線及其他縣道,從6月26日至8月9日繞行台灣海岸線一周,經過十三縣六市,全程徒步約一千一百公里,歷時45天。
步行與單車、汽車、遊覽巴士旅遊截然不同,因為一步一腳印,更能親身感受每一交通指示牌的意義;因為深入每一鄉里,更能看見台灣地名背後深刻的意涵;因為實際接觸在地環保團體與居民長期承受的痛楚與無奈,更能感受台灣環境急切的潛在危機;因為親眼目睹在地人以不屈不撓的意志力,猶如小蝦米力博財團與地方角頭、公部門勾結形成如大鯨魚般共生利益團體,更清楚自己未來該掌握的方向。
活動結束後,旋即於8月21日赴韓國首都首爾參加「第二屆世界兒童文學大會」,8月25日活動結束,和幾位台灣詩人做數日的首爾之旅。期間,參觀戰爭紀念館,館內展示改變亞洲戰略平衡的南北韓戰爭,看得讓人膽顫心驚。又登記參觀坐落於美國駐韓大使館旁一棟大樓內的「未來生活館」,展示內容為未來資訊化的居家生活。人與人的溝通全部藉由視訊:醫師遙控開刀房進行手術、子女透過電腦詢問父母親功課、上班中的父母親可以隨時以電腦畫面,監視子女在校活動……;居家安全設施以聲控辨識、一天當中的行程安排由電腦提醒、冰箱門上面板提供食譜點選、採購日用品與超市遠端連線、衣櫥門上面板顯示服飾搭配建議、牆壁面板有世界級美術館典藏藝術品資料庫,任憑自由點選更換;主人一出門,機器僕人就開始打掃房間……,多麼完美的未來生活設計。但一街之隔的美國駐韓大使館,荷槍實彈的鎮暴警察嚴陣以待,申請美簽的韓國人從大使館門口起大排長龍……,多麼強烈的對照。
8月28日從首爾轉往蒙古國邊界布里亞特共和國(Republic of Buryatia)境內的貝加爾湖(Baikal Lake)一遊。貝加爾湖號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全長636Km、湖岸長度超過2,000Km、最深處1,651m、最寬處79Km。往貝加爾湖途中,必經恰克圖(Kayhkta),該市於十八世紀時曾經是中國茶業運往歐洲的主要轉運站,為東西文化交會之處,可惜如今已沒落成蒙古國與布里亞特兩國邊界的小鎮,但鎮上唯一的博物館卻收集不少當年商賈所捐贈的藝術品。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的外曾祖父是一位非洲黑人,被俄國貴族從奴隸市場買回,貴族卻提供他良好教育,後來成為俄國有名的學者。往布理亞特首都烏蘭烏德(Ulanude)途中,從一小山丘上可以俯瞰Chiloi River,河邊有一座孤立的教堂。據導遊解說,那座教堂所在地的村莊,是普希金的非洲黑人外曾祖父居住的地方,後來由於河水氾濫,村莊遷移到稍遠處,教堂因為石砌而留存下來。
9月2日返抵烏蘭巴托(Ulaanbaatar),下榻百揚格勒飯店(Bayangol Hotel),翌日起參加為期八天的「第16屆世界詩人大會」,來自三十二個國家,兩百多位詩人齊聚ㄧ堂,氣氛相當熱鬧。
9月6日至8日,由大會安排至蒙古帝國古都哈爾和林(Karakorum)參觀旅行。蒙古地廣人稀,動輒二百公里以上的旅程,車輛在一望無際的草原公路上行進,幾乎從早搭車到傍晚才能抵達目的地。草原上的土撥鼠洞非常多,不過,由於平坦的草地適合畜牧,人類的干擾造成土撥鼠絕不輕易露出行蹤。午後三點左右,來到一處蒙古傳統競技場地,外國詩人可以親身體驗蒙古人的遊牧生活和居家情形。如調製乳酪、編駱駝繩、用馬皮鞣革製作皮索、駱駝載貨等。接著觀賞蒙古傳統樂器演奏、傳統歌曲演唱、薩滿舞蹈、角力比賽、套馬比賽等。夜宿Hoyor Zagal蒙古包渡假村。星空下搭起營火,薩滿巫師現身為大家祈福,不愧是一種難得的文化體驗。9月7日清晨,蒙古包外風聲赫赫,開始飄起細雪。雪花時飄時歇,遠山白皚皚一片,這是我今年看到最早一次的雪景。
密集的活動雖然令人身心疲乏,當心思沉靜下來時,不免想起英國小說家阿道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1894~1963)於1932年出版的Brave New World(《美麗新世界》),書中的野蠻人進入被孵育制約、有秩序的文明世界後,無法理解不必思想、沒有自由意志的生命,其意義又在哪裡?最後痛苦的野蠻人選擇逃離到人跡罕至的山巔上一座廢棄燈塔,文明世界的人卻像狗仔隊般,不斷有直升機在燈塔上空盤旋,機上的記者透過無線電廣播,在倫敦街頭販賣頭條新聞,所有文明人都好奇野蠻人對文明的看法:「對文明女郎的想法」、「為何從野人保留區跑到文明世界」、「為何要逃離倫敦」,還有文明人最不解的「為何不服用索麻(Soma,一種完美藥物,服用後會讓人飄飄欲仙、神遊太虛)解決痛苦」……。
所有偷窺的伎倆都被派上用場,攝影師躲在三百公尺外樹林裡建造的隱匿處,如實拍下野蠻人狂亂的吼叫;蹲伏在假橡樹樹幹上守候三天三夜、在石南間匍匐爬行、把麥克風藏在金雀花叢中、把電線埋在鬆軟的泥沙裡,所有的辛苦終於獲得報償,西歐每一座第一流的感覺電影院首映「蘇利郡的野人」造成轟動,觀眾可以觀賞、聆聽並且感覺野蠻人瀕臨瘋狂的痛苦掙扎。不久,如烏雲般蜂擁而至的直升機,載著好奇民眾前來參觀野蠻人。只見燈塔的門半掩,下了直升機的民眾推開門走進窗板遮掩的昏暗室內,通過屋子另一頭的一扇拱門,他們可以看到一座通往上層的樓梯底部,就在拱門頂端,懸掛著一雙腳。
赫胥黎早在74年前,就預言了人類的未來。他筆下的人類是由孵育暨制約中心依不同階級培育出來,每一階級有固定的身分地位,從受精卵開始即接受嚴密的巴伐洛夫(Pavlov)制約反應控制,這是文明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而今,複製動物已不算稀奇,科學家不斷呼籲對幹細胞研究鬆綁,是否可以預見赫胥黎筆下的複製人時代即將來臨?書中描述的狗仔隊和偷窺狂的民眾,不也是台灣目前活生生的社會寫照?
《野地集―當自然、人文與現代詩相遇》在某種程度上是筆者從自然體驗中的自省與反思,同時集結多位從事生態研究的師長們的生態照片及解說。希望這本融合自然生態、人文思考及現代詩文學三領域的著作,能提供讀者在紛擾的文明社會中,一個心靈上的曠野。
本書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