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臺灣現代詩》第30期
|
出版單位
台灣現代詩人協會
|
編者/作者
臺灣現代詩
|
定價
200元
|
出版日期
2012年6月25日
|
裝訂別
膠裝
|
如何訂閱 |
本書簡介
今春以來,台灣現代詩壇痛失賴洝與陳千武兩位前輩。賴洝為「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之子,早年雖因家庭經濟壓力而從商,餘暇仍以繼承其父遺志為志向,自商場退休後更積極參與文學活動。本期刊出利玉芳、蔡秀菊之追思紀念文以表達哀思與敬意。陳千武不僅為具四十八年歷史之本土重要詩社―「笠詩社」發起人之一,同時也是台灣現代詩人協會創會發起人,一生奉獻文學,對台灣文學之貢獻卓著。
前輩詩人李魁賢之〈詩的社會意識和批判〉一文以〈二二八安魂曲〉長詩結尾。吾人皆知二次大戰結束,聯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命令蔣介石執行託管台灣,種下日後「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高壓統治惡果,然此歷史悲劇迄今仍未全面還原真相。二次大戰期間,希特勒納粹黨羽對猶太人展開大屠殺,終戰後有紐倫堡軍事審判,歐洲各國仍保留當年囚禁猶太人的集中營,納粹大屠殺不斷被拍攝成電影,其目的不外提醒人類須認知獨裁政權之邪惡並從中體會和平之可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長崎、廣島被美國投擲原子彈,日本人民死傷慘重,終於促成昭和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日本民間迄今仍不斷製作相關紀錄片、志工導覽解說,其要義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是以「二二八事件」的責任歸屬尚未釐清,官方或民間怎能避談「二二八事件」?媒體怎能渲染要大家忘掉過去向前看?有良知的台灣詩人當然無法置諸度外。本期介紹牙買加詩人烏娜‧馬森的〈虯結鬈髮之藍調〉,讀者當可理解第三世界詩人如何透過作品追求自我認同與自我主體性。
本期稿擠,「詩的啟蒙」與「日本現代詩史論」暫停一次。
(2012/05/07)
本書目次